青白江近年的“双碳”路上
公园城市建设贡献不小
截至2021年底
全区建成绿化覆盖率达到47.01%
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.43平方米
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.01%
如何发挥公园城市在“双碳”背景下最大的价值?
青白江探索前行。
1
凤凰湖旅游景区作为西部最大赏樱景区,拥有上千亩的樱花园,每年三、四月,樱花盛开,这里成为粉红色的浪漫花海。“以前凤凰湖没有现在这么多水鸟、天鹅以及这样错落有致的植被,除了赏花,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光,随手一拍,张张都是大片!”摄影爱好者邱雨感慨道。
前段时间,凤凰湖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作为参与此次评定专家组成员,成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陈颖认为:“双碳”目标的提出,促使旅游业也走低碳发展道路,良好的城市湿地公园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、促进生物多样性、提升城市宜居度等。
凤凰湖的入选,代表了我区在“双碳”目标下公园城市建设的最新成果。“现在,成都提出要建设‘近零碳景区’,凤凰湖就是紧扣了这一发展思路,几乎没有排放,且旅游方式很生态。未来,我区还会建设更多类似的生态旅游景区。”区公园城市建设中心主任肖波表示。
除了凤凰湖,网红打卡地“我的田园”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。
据悉,该项目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采用轮作方式,使土壤有机碳得到显著改善。同时,将桃树、李树木打枝,加工成颗粒还田固碳。“我们还交叉种植景观及农作物,合理利用四季交替植物对二氧化碳的不同需求,搭配不同碳排放植物,易景易农。另外,通过蔬菜、水果的生产端直接到消费端的场景,也减少了储藏、运输的碳排放。”项目负责人表示。
杏花山上赏花踏青,三元村骑行、登山,凤凰湖里观石斛……“双碳”机遇下,越来越多的新型旅游场景在我区呈现,推动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
2
因地制宜、因片而异是我区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经验。老城区、新城区怎样跟自然系统实现有机融合?地情不同、模式不同,我区坚持将人的需求置于首位,坚持一片一策,推动生态环境持续焕新。
为此,我区编制了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——青白江区建设总体规划》,综合研判产业发展、自然禀赋、文化传承等不同的资源优势,初步谋划12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,加速呈现山水型、郊野型、绿道型、街区型、人文型、产业型及融合型7类公园城市形态。推进青白江区逐步从老工业基地成为公园城市,让“推窗见景、开门见绿、出门进园”的绿色低碳生活离市民越来越近。
东山公园里人们散步或骑行,智慧绿道上孩童嬉戏奔跑……走进欧洲产业城,渐次铺展的“产业型公园城市”大美画卷映入眼帘。
据悉,截至目前,欧洲产业城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已全面建成。规划之初,欧洲产业城就将生态建设与城规、产规、土规同步编制、同步实施,推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、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,确保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欧洲产业城规划建设全过程。
新城崛起的同时,老城也在蜕变。
每到傍晚,长流河公园里散步的人们络绎不绝,夕阳余晖投射在水面上,波光粼粼,倒映出绚丽的美景……近年来,经过综合治理,曾经的臭水沟成为了市民悠闲的好去处。
“双碳”目标之下,公园城市场景的运用,青白江在继续探索前进,让我们期待她更多的惊艳呈现。
记者:莫婧
编辑:沈婷婷、汪艳梅
编委:刘文芳、兰国华、彭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