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贫攻坚 感谢有你丨陈学梁:懂多种“语言”的药剂师
i青白江 2021-06-15 16:01:01

人物档案:

陈学梁——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主管药师。2018年9月,他响应号召,加入到了我区对口支援队伍,到九龙县人民医院工作,成为当地医院唯一的药学专业人员。


“到九龙,其实是受了妻子的影响。”陈学梁告诉记者,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,曾在九龙县参加过对口支援工作。在和妻子的交流中,他知道当地人因为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匮乏,生病以后总是相信一些迷信的方法,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无法挽救。那时,陈学梁就立志,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参加对口支援,用医疗知识帮助那些受疾病困扰的人。


陈学梁在九龙县开展义检

“三门语言”不够用

来到九龙县,陈学梁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沟通问题。“我能说四川话、普通话和英语,但到了这里,都不灵了。”陈学梁自嘲语言功底没了用武之地。


九龙县是一个藏、汉、彝、回、苗、白、瑶、羌、土家族等十二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,大家都有自己的“本地话”,只有部分青壮年能听、说汉语,年纪大一点的就比较困难了。
     

然而到医院就医的患者,恰恰就是那些年纪较大的人,这可急坏了陈学梁。


他开始自学“当地话”。下班找同事学,上班跟病人学,周末还主动下乡义诊义检,多和当地人交流。


“刚开始还是恼火,互相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,手舞足蹈地比划着。”陈学梁说,时间久了,慢慢也能猜出大概意思,再久一点,沟通就更顺畅了。


而且他发现,当地人虽然不怎么会说汉语,但如果慢一点,他们大多还是能听懂。于是,陈学梁每次给病人拿药叮嘱时,都尽量放慢语速,把每一个字说清楚,多说几遍,直到确定患者完全听明白。

规范药品管理

在义诊义检过程中,陈学梁发现,不少群众知道自己患病,但却不清楚疾病知识和正确的服药方法。为了提高群众对疾病和药物的认知,他就跟前来参加义诊的群众聊天,聊日常生活、聊疾病预防,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。现在,找陈学梁看病问诊的群众特别多,大家都觉得他是个“热心肠”,特别信任他。


除了看病问诊,陈学梁还有更重要的使命,就是要让九龙县人民医院的药学工作更加规范,包括临床医务人员对药理知识的提升,药品效期管理、出入库管理的制度等。


如今,在他的带领下,九龙县人民医院已制定规范药品基础信息1100余条,并通过规范流程,制定药事管理相关制度,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药理知识的认知。


记者:莫婧

编辑:丛茹


打开APP阅读全文
相关新闻
×
前往APP查看全文,体验更佳!
确定
取消